i-PARIHS模式 2020-09-26 17:11:46.0

        “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rvices framework,PARIHS) 最早由英国伦敦皇家护理学院研究所Alison Kitson等于1998年提出。该模式旨在帮助医务研究人员对研究证据、证据实施环境和证据应用促进因素进行评估,以促进科研证据在临床实践中的转化应用。2016 年,Kitson等参考了近年来研究成果以及与其他循证实践者的合作经验,完成了新一轮模式修订,并将其命名为“整合式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rvices integrated framework),简称“i-PARIHS”模式。新版i-PARIHS模式的概念等式为SI=Facn(I+R+C),其中SI的含义是“证据的成功实施”(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SI),I代表“变革”(Innovation),R代表变革的“接受者”(Recipient),C代表实施变革的“组织环境”(Context),Facn表示对变革的“促进”(Facilitation),其中n次方表示“促进”这一要素涉及变革、变革接受者以及实施变革的组织环境等3个层面。

        i-PARIHS 为螺旋线型结构,螺旋线中包含了四层内容。由内向往外来看,螺旋的最中间为需要改变和创新的内容即“变革”,以及期望改变的参与整个实践的人群即“接受者”;第二层为变革所在场所的环境如病房、诊所即“现场环境”;第三层为医疗机构层面的环境即“组织机构环境”;最后一层为整个卫生保健系统环境即“外部环境”(图1)。i-PARIHS将所有在证据应用过程中需要思考、评估、计划的问题均考虑在内,并在螺旋结构外围标注了每一层分别包含哪些因素,以及促进者需要具备怎样的技术和能力等,使得变革促进者能够在整体上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较为清晰的概念。

图1 i-PARIHS 的螺旋线型结构示意图

参考文献

[1] 张立华,顾莺.临床实践变革的概念框架:从PARIHS到i-PARIHS[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06):741-747.

[2] 杜世正,胡雁,周英凤,等.推动证据向临床转化(十六)从理论到实践:基于i-PARIHS 模式的指南转化动态路径图[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2):2077-2081.


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

        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Ottawa Model of Research Use,OMRU),由Graham和Logan于1998年提出,并于2004年及2006年进行更新,新版本细化了实践步骤。该模式旨在提供一个适用于任何级别的医疗服务机构(个人或团队)、组织机构(单位、部门、医院)及健康保健系统的全面的、跨学科的、实用型研究框架来帮助研究者进行循证实践。它作为一个行动计划模式,能够将复杂的证据应用过程分解多个具体、可实施的阶段,为问题的解决及行动的规划提供了方向,为促进组织和系统层面上实现持续性变革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框架。

        OMRU包括六大核心元素,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变革、潜在用户、实践环境、变革措施的实施、对变革的接受程度及变革结果,见图1。

        OMRU的核心假设:(1)EBP是动态的,实践中的每个步骤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而实践过程发生的顺序依赖于特定环境下每个阶段的特定情境,虽模式的框架图中给出了很多单向箭头,但实践过程不应该是单向和序贯发生的,而框架图(见图1)中的双向箭头代表实践过程可以有多个循环圈,实践中的任何步骤都可以被重复,且各个阶段相互影响和被影响;(2)患者在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扮演者重要角色:EBP应最关注患者及其健康结局;(3)社会和医疗保健的外部环境都会影响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也需要被考虑到实践中。

图1 渥太华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薇, 张敏, 牛玉婷, 等.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在循证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3):2845-2849.

[2] 钟婕,周英凤.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及其护理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7,32(18):93-95+99.

来源:华西护理部
浏览次数:888次
华西精神卫生联盟
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心理卫生中心助力克拉玛依市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发布时间

:

2018-08-21

作者

:

佚名

浏览次数

:

794次

2017年7月,中组部、教育部下达了“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选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我院心理卫生中心李喆副主任医师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援疆。李喆的爱人是护理工作者,工作也非常繁忙,家中还有年迈体弱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心理卫生中心考虑到李喆的家庭实际情况,起初并未将他列入援疆人选。李喆却告诉中心领导,“做为一名党员,做为一名华西人,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于是,他怀揣着建设边疆、奉献西部的豪情来到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

李喆医师立足精神康复中心主任岗位,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及打造民族团结工程的总体思路开展工作,深入了解受援医院及科室实际情况,将精神康复中心之前的临床心理一科、二科、三科,睡眠科、老年病科和康复科6个科室紧密团结在一起,以中心为单位开展了各项医教研及管理工作。

医教研管多管齐下,助力中心整体发展

在到达科室的当天,李喆立即召集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召开中心管理会议,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他告诉大家:“一定要团结在一起,不能先考虑个人,不能‘单打独斗’,中心发展好了,各个科室才能发展好,科室发展好了,个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李喆明确了每月开展1次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管理小组会议,就各科开展专业学习、疑难病例讨论以及相关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进行讨论和安排;建立不同层面的微信管理群,让大家汲取不同方面知识及工作经验,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患者;对当月工作进行总结,并计划下月将要开展的工作。

在了解受援科室具体临床及教学开展情况后,李喆发现精神康复中心科室之间、不同亚专业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年轻医师缺乏学习渠道和主动学习意识。他决定开展每周两次的专家门诊工作,要求一名中级以下医生轮流跟诊学习;周一到周五,李喆轮流到5个科室指导查房,在查房过程中了解不同层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需求,并在每次查房中提出一到两个临床问题让大家思考和讨论。

为了让临床学习多样化,李喆组织不同科室轮流提供病例,开展了以中心为单位的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和每两周1次的专题讲座,各级人员轮流开讲,李喆对讲座内容进行指导和点评。李喆医师作了题为《新型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及安全性》、《失眠障碍研究进展》全院专题讲座2场。

李喆说:“对口援疆迟早要离开,如何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因此,他确立“一对一”重点培养对象4名(其中护士1名),建立人才梯队培养机制。经过精心培养,其中1名培养对象担任了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社会心理干预分会委员;培养护士获得2017年克拉玛依市优秀护理工作者称号;精神康复中心获得2018年医院急救技能大赛二等奖。

在发现受援科室虽有很好的临床数据,但科研意识薄弱的现状后,李喆指导各级医护文章撰写、各级别课题的申报。利用已有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以及临床现有数据,以通讯作者指导投稿论文5篇、发表SCI 2篇,指导医护人员参与2017年心身医学年会投稿1篇,获壁报交流,实现全国学术会议论文交流零的突破。指导培养对象申报的4项克拉玛依市科技项目均获得立项。

走出“小科室”,走进“大社会”

科室的发展不能只停留于科室内部,必须要走出去,必须要宣传自己,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李喆组织开展了各类社会心理服务活动,如2017年“10.10精神卫生日”,2018年“3.21世界睡眠日”等义诊活动,让油城人民切身了解到不仅仅要关注躯体的健康,更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李喆推动精神康复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合作,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讲座与服务;针对新疆油田公司近30000名员工开展心理测评服务及健康讲座,受到企业员工的好评;同时,联系各方资源,于2017年9月推动了克拉玛依市心理卫生协会的成立。李喆还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科进行宣传,接受电视台、报社、微信平台、医院网站等采访报道10余次。

李喆充分发挥优势,在受援科室和华西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受援科室于2017年9月加入“华西精神卫生联盟”,与我院心理卫生中心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共建、远程医疗、医学研究、双向转诊等方面进行合作。

李喆认为虽然援疆工作是支援克拉玛依市,但是精神卫生的服务工作应该覆盖更广,需要积极参与到周边地区的精神卫生服务工作中。2017年9月,他受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委托,赴和丰开展了200余人的严重精神障碍风险评估,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乌鲁木齐四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独山子医院、白碱滩医院、奎屯州医院等开展了医疗巡诊及讲授查房工作,并在社区开展多次健康教育讲座,让新疆各地各族人民感受到了援疆的温暖。

援疆工作是艰苦的,是长期的,在冬天还要面对零下近40度的严寒。李喆在工作之余,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锻炼身体,参与各项体育健身项目,获得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第三届民族团结杯羽毛球赛”双打第三名。

2018年8月6日,李喆圆满高效完成一年的援疆工作,回到了心理卫生中心。在一年的援疆工作中,他坚守“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的精神,获得克拉玛依市组织部、受援单位和患者的高度认可,收到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表扬信,荣获我院2017年度院级综合先进个人、2018年度四川大学优秀党员,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特殊贡献奖”以及克拉玛依市“特聘医疗专家”称号。他将关注精神疾病本身转变为重视精神医学的发展,带动了克拉玛依市精神及心理学科建设,实现了SCI零的突破;他让年轻医护从被动学习转变为愿意学、主动学、敢于学;同时促进了民族团结、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推动了克拉玛依市乃至整个新疆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为克拉玛依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书写了援疆医生与克拉玛依人民交往交融交流的动人篇章。

华西精神卫生联盟
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心理卫生中心助力克拉玛依市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发布时间

:

2018-08-21

作者

:

佚名

浏览次数

:

794次

2017年7月,中组部、教育部下达了“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选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我院心理卫生中心李喆副主任医师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援疆。李喆的爱人是护理工作者,工作也非常繁忙,家中还有年迈体弱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心理卫生中心考虑到李喆的家庭实际情况,起初并未将他列入援疆人选。李喆却告诉中心领导,“做为一名党员,做为一名华西人,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于是,他怀揣着建设边疆、奉献西部的豪情来到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

李喆医师立足精神康复中心主任岗位,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及打造民族团结工程的总体思路开展工作,深入了解受援医院及科室实际情况,将精神康复中心之前的临床心理一科、二科、三科,睡眠科、老年病科和康复科6个科室紧密团结在一起,以中心为单位开展了各项医教研及管理工作。

医教研管多管齐下,助力中心整体发展

在到达科室的当天,李喆立即召集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召开中心管理会议,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他告诉大家:“一定要团结在一起,不能先考虑个人,不能‘单打独斗’,中心发展好了,各个科室才能发展好,科室发展好了,个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李喆明确了每月开展1次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管理小组会议,就各科开展专业学习、疑难病例讨论以及相关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进行讨论和安排;建立不同层面的微信管理群,让大家汲取不同方面知识及工作经验,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患者;对当月工作进行总结,并计划下月将要开展的工作。

在了解受援科室具体临床及教学开展情况后,李喆发现精神康复中心科室之间、不同亚专业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年轻医师缺乏学习渠道和主动学习意识。他决定开展每周两次的专家门诊工作,要求一名中级以下医生轮流跟诊学习;周一到周五,李喆轮流到5个科室指导查房,在查房过程中了解不同层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需求,并在每次查房中提出一到两个临床问题让大家思考和讨论。

为了让临床学习多样化,李喆组织不同科室轮流提供病例,开展了以中心为单位的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和每两周1次的专题讲座,各级人员轮流开讲,李喆对讲座内容进行指导和点评。李喆医师作了题为《新型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及安全性》、《失眠障碍研究进展》全院专题讲座2场。

李喆说:“对口援疆迟早要离开,如何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因此,他确立“一对一”重点培养对象4名(其中护士1名),建立人才梯队培养机制。经过精心培养,其中1名培养对象担任了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社会心理干预分会委员;培养护士获得2017年克拉玛依市优秀护理工作者称号;精神康复中心获得2018年医院急救技能大赛二等奖。

在发现受援科室虽有很好的临床数据,但科研意识薄弱的现状后,李喆指导各级医护文章撰写、各级别课题的申报。利用已有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以及临床现有数据,以通讯作者指导投稿论文5篇、发表SCI 2篇,指导医护人员参与2017年心身医学年会投稿1篇,获壁报交流,实现全国学术会议论文交流零的突破。指导培养对象申报的4项克拉玛依市科技项目均获得立项。

走出“小科室”,走进“大社会”

科室的发展不能只停留于科室内部,必须要走出去,必须要宣传自己,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李喆组织开展了各类社会心理服务活动,如2017年“10.10精神卫生日”,2018年“3.21世界睡眠日”等义诊活动,让油城人民切身了解到不仅仅要关注躯体的健康,更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李喆推动精神康复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合作,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讲座与服务;针对新疆油田公司近30000名员工开展心理测评服务及健康讲座,受到企业员工的好评;同时,联系各方资源,于2017年9月推动了克拉玛依市心理卫生协会的成立。李喆还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科进行宣传,接受电视台、报社、微信平台、医院网站等采访报道10余次。

李喆充分发挥优势,在受援科室和华西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受援科室于2017年9月加入“华西精神卫生联盟”,与我院心理卫生中心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共建、远程医疗、医学研究、双向转诊等方面进行合作。

李喆认为虽然援疆工作是支援克拉玛依市,但是精神卫生的服务工作应该覆盖更广,需要积极参与到周边地区的精神卫生服务工作中。2017年9月,他受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委托,赴和丰开展了200余人的严重精神障碍风险评估,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乌鲁木齐四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独山子医院、白碱滩医院、奎屯州医院等开展了医疗巡诊及讲授查房工作,并在社区开展多次健康教育讲座,让新疆各地各族人民感受到了援疆的温暖。

援疆工作是艰苦的,是长期的,在冬天还要面对零下近40度的严寒。李喆在工作之余,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锻炼身体,参与各项体育健身项目,获得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第三届民族团结杯羽毛球赛”双打第三名。

2018年8月6日,李喆圆满高效完成一年的援疆工作,回到了心理卫生中心。在一年的援疆工作中,他坚守“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的精神,获得克拉玛依市组织部、受援单位和患者的高度认可,收到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表扬信,荣获我院2017年度院级综合先进个人、2018年度四川大学优秀党员,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特殊贡献奖”以及克拉玛依市“特聘医疗专家”称号。他将关注精神疾病本身转变为重视精神医学的发展,带动了克拉玛依市精神及心理学科建设,实现了SCI零的突破;他让年轻医护从被动学习转变为愿意学、主动学、敢于学;同时促进了民族团结、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推动了克拉玛依市乃至整个新疆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为克拉玛依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书写了援疆医生与克拉玛依人民交往交融交流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