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E证据评价系统 2020-10-26 17:08:23.0

        2000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内的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成立“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工作组,并于 2004 年正式推出了 GRADE 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简称 GRADE 系统),成为证据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2013年,GRADE工作组于正式推出了一款在线的循证实践指南制定工具:Guideline Development Tool (GRADE pro GDT),致力于将干预和诊断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和流程进行整合,以方便研究者进行证据体的管理和分级。2018年4月10日,GRADE pro GDT 在线工具依照GRADE 系统方法学指导下的指南制定流程,再次更新。登录网址(https://www.gradepro.org/),注册账号,即可进行线上操作。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核心,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是GRADE系统出现之前公认的最高级别证据。证据评价不同于文献质量评价,前者是对所得证据等级评价,后者是对纳入研究方法学的质量评价。目前,越来越多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或指南使用GRADE系统,评价证据等级和(或)证据推荐,因为它具有以下优势:①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指南制定小组制定;②明确界定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③清楚评价了不同治疗方案的重要结局;④对不同级别证据的升级与降级有明确、综合的标准;⑤从证据评级到推荐意见强度全过程透明;⑥明确承认患者价值观和意愿;⑦就推荐意见的强弱,分别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角度做了明确实用的诠释;⑧适用于制作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及指南。

表1 GRADE 证据质量分级的详情表

表2 GRADE 证据推荐强度分级

        GRADE 系统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四个等级,将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两个等级,并提供了用以描述的符号、字母或数字。见表1和表2。具体操作,参见线上操作手册或相关期刊论文。


参考文献

陈昊,曾宪涛,谷万杰,等.更新版Guideline Development Tool(GRADE pro GDT)在干预性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8,18(10):1135-1142.

曾宪涛,冷卫东,李胜,等.如何正确理解及使用GRADE系统[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09):985-990.


JBI分级系统

        JBI的全称是Joanna Briggs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https://jbi.global/),1996年在澳大利亚成立。JBI是在全球拥有近50多个分中心的推广循证护理即循证卫生保健的学术机构,该中心在2003年前采用的证据分级系统是澳大利亚健康与医疗研究协会(Australian National Health &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ANHMRC)于1999年制订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应用与评估标准。2003年以后,JBI 基于对证据多元性的认识,提出证据的FAME结构(证据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和有效性),制订了“JBI证据等级系统”,并于2006年、2010年、2014年进行更新。

        JBI基于多元主义的哲学观,认为医疗卫生保健领域证据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干预性研究、观察性研究、质性研究、经济学评价、诊断性试验、预后研究、专业共识、专家意见均可提供有深刻价值和意义的证据。因此,在采纳GRADE证据分级系统的同时,进一步考虑证据的多元性,提出在对证据体进行质量分级之前,可对证据进行预分级(Pre-ranking)。 预分级出现在对单篇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Critical Appraisal)之后 ,对纳入的单项研究按照其设计类别 ,包括有效性研究(实验性设计、类实验性设计、观察性研究)、质性研究、诊断性试验、预后研究、经济学评价五个设计类别进行预分级,分为 Level1~5五个等级,见表1~5。

        目前,该证据预分级系统广泛应用于JBI及其50多个国际分中心所构建的多项循证资源,包括证据总结(Evidence Summary)、最佳实践信息册(Best PracticeInformation Sheet)和推荐实践(Recommended Practice)等,可通过预分级,实现对证据的快速分类。该证据预分级系统与GRADE证据等级系统并不矛盾,是在应用GRADE进行证据体质量分级之前的预分级。具体实践,参见Supporting Document for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evels of Evidence and Grades of Recommendation。

JBI证据预分级系统的主要优势是:(1)有利于在GRADE分级之前对不同设计类型的单项研究进行预分级(Pre-ranking),以体现证据的多元性。(2)有利于检索证据时根据研究设计快速定位文献(例如如果需要高等级证据,应找对RCT的系统评价)。 (3)有利于对单项研究文献进行快速筛选和分类,并进一步进行质量评价,构建 JBI的证据汇总、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等实用性强的资源。(4)保留传统的按单项研究设计分级的思路,有利于开展教育和培训,使用者容易理解和应用。

表1 JBI 2014版干性研究证据预分级

2 JBI 2014版质性研究证据预分级


3 JBI 2014版诊断性试验、预后研究、经济学评价证据预分级

4 JBI的证据FAME结构 JBI 2014版证据推荐级别



参考文献

1.张慧,田旭,卞薇,李琦,等.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简介[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12):1477 -1480.

2.王春青,胡雁.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1):

964-967.


来源:华西护理部
浏览次数:2237次
华西精神卫生联盟
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心理卫生中心助力克拉玛依市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发布时间

:

2018-08-21

作者

:

佚名

浏览次数

:

794次

2017年7月,中组部、教育部下达了“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选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我院心理卫生中心李喆副主任医师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援疆。李喆的爱人是护理工作者,工作也非常繁忙,家中还有年迈体弱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心理卫生中心考虑到李喆的家庭实际情况,起初并未将他列入援疆人选。李喆却告诉中心领导,“做为一名党员,做为一名华西人,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于是,他怀揣着建设边疆、奉献西部的豪情来到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

李喆医师立足精神康复中心主任岗位,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及打造民族团结工程的总体思路开展工作,深入了解受援医院及科室实际情况,将精神康复中心之前的临床心理一科、二科、三科,睡眠科、老年病科和康复科6个科室紧密团结在一起,以中心为单位开展了各项医教研及管理工作。

医教研管多管齐下,助力中心整体发展

在到达科室的当天,李喆立即召集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召开中心管理会议,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他告诉大家:“一定要团结在一起,不能先考虑个人,不能‘单打独斗’,中心发展好了,各个科室才能发展好,科室发展好了,个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李喆明确了每月开展1次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管理小组会议,就各科开展专业学习、疑难病例讨论以及相关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进行讨论和安排;建立不同层面的微信管理群,让大家汲取不同方面知识及工作经验,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患者;对当月工作进行总结,并计划下月将要开展的工作。

在了解受援科室具体临床及教学开展情况后,李喆发现精神康复中心科室之间、不同亚专业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年轻医师缺乏学习渠道和主动学习意识。他决定开展每周两次的专家门诊工作,要求一名中级以下医生轮流跟诊学习;周一到周五,李喆轮流到5个科室指导查房,在查房过程中了解不同层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需求,并在每次查房中提出一到两个临床问题让大家思考和讨论。

为了让临床学习多样化,李喆组织不同科室轮流提供病例,开展了以中心为单位的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和每两周1次的专题讲座,各级人员轮流开讲,李喆对讲座内容进行指导和点评。李喆医师作了题为《新型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及安全性》、《失眠障碍研究进展》全院专题讲座2场。

李喆说:“对口援疆迟早要离开,如何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因此,他确立“一对一”重点培养对象4名(其中护士1名),建立人才梯队培养机制。经过精心培养,其中1名培养对象担任了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社会心理干预分会委员;培养护士获得2017年克拉玛依市优秀护理工作者称号;精神康复中心获得2018年医院急救技能大赛二等奖。

在发现受援科室虽有很好的临床数据,但科研意识薄弱的现状后,李喆指导各级医护文章撰写、各级别课题的申报。利用已有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以及临床现有数据,以通讯作者指导投稿论文5篇、发表SCI 2篇,指导医护人员参与2017年心身医学年会投稿1篇,获壁报交流,实现全国学术会议论文交流零的突破。指导培养对象申报的4项克拉玛依市科技项目均获得立项。

走出“小科室”,走进“大社会”

科室的发展不能只停留于科室内部,必须要走出去,必须要宣传自己,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李喆组织开展了各类社会心理服务活动,如2017年“10.10精神卫生日”,2018年“3.21世界睡眠日”等义诊活动,让油城人民切身了解到不仅仅要关注躯体的健康,更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李喆推动精神康复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合作,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讲座与服务;针对新疆油田公司近30000名员工开展心理测评服务及健康讲座,受到企业员工的好评;同时,联系各方资源,于2017年9月推动了克拉玛依市心理卫生协会的成立。李喆还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科进行宣传,接受电视台、报社、微信平台、医院网站等采访报道10余次。

李喆充分发挥优势,在受援科室和华西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受援科室于2017年9月加入“华西精神卫生联盟”,与我院心理卫生中心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共建、远程医疗、医学研究、双向转诊等方面进行合作。

李喆认为虽然援疆工作是支援克拉玛依市,但是精神卫生的服务工作应该覆盖更广,需要积极参与到周边地区的精神卫生服务工作中。2017年9月,他受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委托,赴和丰开展了200余人的严重精神障碍风险评估,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乌鲁木齐四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独山子医院、白碱滩医院、奎屯州医院等开展了医疗巡诊及讲授查房工作,并在社区开展多次健康教育讲座,让新疆各地各族人民感受到了援疆的温暖。

援疆工作是艰苦的,是长期的,在冬天还要面对零下近40度的严寒。李喆在工作之余,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锻炼身体,参与各项体育健身项目,获得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第三届民族团结杯羽毛球赛”双打第三名。

2018年8月6日,李喆圆满高效完成一年的援疆工作,回到了心理卫生中心。在一年的援疆工作中,他坚守“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的精神,获得克拉玛依市组织部、受援单位和患者的高度认可,收到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表扬信,荣获我院2017年度院级综合先进个人、2018年度四川大学优秀党员,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特殊贡献奖”以及克拉玛依市“特聘医疗专家”称号。他将关注精神疾病本身转变为重视精神医学的发展,带动了克拉玛依市精神及心理学科建设,实现了SCI零的突破;他让年轻医护从被动学习转变为愿意学、主动学、敢于学;同时促进了民族团结、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推动了克拉玛依市乃至整个新疆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为克拉玛依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书写了援疆医生与克拉玛依人民交往交融交流的动人篇章。

华西精神卫生联盟
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心理卫生中心助力克拉玛依市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发布时间

:

2018-08-21

作者

:

佚名

浏览次数

:

794次

2017年7月,中组部、教育部下达了“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选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我院心理卫生中心李喆副主任医师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援疆。李喆的爱人是护理工作者,工作也非常繁忙,家中还有年迈体弱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心理卫生中心考虑到李喆的家庭实际情况,起初并未将他列入援疆人选。李喆却告诉中心领导,“做为一名党员,做为一名华西人,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于是,他怀揣着建设边疆、奉献西部的豪情来到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

李喆医师立足精神康复中心主任岗位,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及打造民族团结工程的总体思路开展工作,深入了解受援医院及科室实际情况,将精神康复中心之前的临床心理一科、二科、三科,睡眠科、老年病科和康复科6个科室紧密团结在一起,以中心为单位开展了各项医教研及管理工作。

医教研管多管齐下,助力中心整体发展

在到达科室的当天,李喆立即召集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召开中心管理会议,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他告诉大家:“一定要团结在一起,不能先考虑个人,不能‘单打独斗’,中心发展好了,各个科室才能发展好,科室发展好了,个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李喆明确了每月开展1次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管理小组会议,就各科开展专业学习、疑难病例讨论以及相关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进行讨论和安排;建立不同层面的微信管理群,让大家汲取不同方面知识及工作经验,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患者;对当月工作进行总结,并计划下月将要开展的工作。

在了解受援科室具体临床及教学开展情况后,李喆发现精神康复中心科室之间、不同亚专业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年轻医师缺乏学习渠道和主动学习意识。他决定开展每周两次的专家门诊工作,要求一名中级以下医生轮流跟诊学习;周一到周五,李喆轮流到5个科室指导查房,在查房过程中了解不同层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需求,并在每次查房中提出一到两个临床问题让大家思考和讨论。

为了让临床学习多样化,李喆组织不同科室轮流提供病例,开展了以中心为单位的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和每两周1次的专题讲座,各级人员轮流开讲,李喆对讲座内容进行指导和点评。李喆医师作了题为《新型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及安全性》、《失眠障碍研究进展》全院专题讲座2场。

李喆说:“对口援疆迟早要离开,如何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因此,他确立“一对一”重点培养对象4名(其中护士1名),建立人才梯队培养机制。经过精心培养,其中1名培养对象担任了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社会心理干预分会委员;培养护士获得2017年克拉玛依市优秀护理工作者称号;精神康复中心获得2018年医院急救技能大赛二等奖。

在发现受援科室虽有很好的临床数据,但科研意识薄弱的现状后,李喆指导各级医护文章撰写、各级别课题的申报。利用已有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以及临床现有数据,以通讯作者指导投稿论文5篇、发表SCI 2篇,指导医护人员参与2017年心身医学年会投稿1篇,获壁报交流,实现全国学术会议论文交流零的突破。指导培养对象申报的4项克拉玛依市科技项目均获得立项。

走出“小科室”,走进“大社会”

科室的发展不能只停留于科室内部,必须要走出去,必须要宣传自己,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李喆组织开展了各类社会心理服务活动,如2017年“10.10精神卫生日”,2018年“3.21世界睡眠日”等义诊活动,让油城人民切身了解到不仅仅要关注躯体的健康,更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李喆推动精神康复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合作,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讲座与服务;针对新疆油田公司近30000名员工开展心理测评服务及健康讲座,受到企业员工的好评;同时,联系各方资源,于2017年9月推动了克拉玛依市心理卫生协会的成立。李喆还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科进行宣传,接受电视台、报社、微信平台、医院网站等采访报道10余次。

李喆充分发挥优势,在受援科室和华西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受援科室于2017年9月加入“华西精神卫生联盟”,与我院心理卫生中心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共建、远程医疗、医学研究、双向转诊等方面进行合作。

李喆认为虽然援疆工作是支援克拉玛依市,但是精神卫生的服务工作应该覆盖更广,需要积极参与到周边地区的精神卫生服务工作中。2017年9月,他受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委托,赴和丰开展了200余人的严重精神障碍风险评估,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乌鲁木齐四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独山子医院、白碱滩医院、奎屯州医院等开展了医疗巡诊及讲授查房工作,并在社区开展多次健康教育讲座,让新疆各地各族人民感受到了援疆的温暖。

援疆工作是艰苦的,是长期的,在冬天还要面对零下近40度的严寒。李喆在工作之余,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锻炼身体,参与各项体育健身项目,获得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第三届民族团结杯羽毛球赛”双打第三名。

2018年8月6日,李喆圆满高效完成一年的援疆工作,回到了心理卫生中心。在一年的援疆工作中,他坚守“援克不做客,援疆做干将”的精神,获得克拉玛依市组织部、受援单位和患者的高度认可,收到克拉玛依市委组织部表扬信,荣获我院2017年度院级综合先进个人、2018年度四川大学优秀党员,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特殊贡献奖”以及克拉玛依市“特聘医疗专家”称号。他将关注精神疾病本身转变为重视精神医学的发展,带动了克拉玛依市精神及心理学科建设,实现了SCI零的突破;他让年轻医护从被动学习转变为愿意学、主动学、敢于学;同时促进了民族团结、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推动了克拉玛依市乃至整个新疆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为克拉玛依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书写了援疆医生与克拉玛依人民交往交融交流的动人篇章。